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前身是国务院于1988年5月批准建立的省辖地级大庸市。1994年4月,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脉腹地,地处云贵高原与洞庭湖平原的结合部。全市土地总面积为9533.77平方公里,辖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慈利县、桑植县,共有64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据市公安局2016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少数民族126.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70.91万人的73.98%。
张家界市自然环境多姿多彩,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境内山地、丘陵起伏,兼有山间盆地、河谷带状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沿澧水、溇水倾斜。境内山峦重叠,地面起伏很大。境内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及其洞穴发育完全,堪称全省之冠。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峰柱林立,峡谷幽深。2010年,“张家界地貌”获得世界36位知名地质地貌学专家认定。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溪口镇一带还有丹霞地貌景观。
张家界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历年平均气温为16.8℃,光热充足,舒适宜人。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张家界市水资源丰富,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212条、3131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28万千瓦,开发量达104万千瓦。张家界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景区为一级。张家界市世界遗产不老,自然生态常青。据张家界市林业局2017年统计,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0.98%,核心景区为98%,居湖南省第一位。全市有维管束植物168科631属184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水杉、银杏等7种。全市有脊椎野生动物14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金雕、白鹤、华南虎和白颈长尾雉等8种。名优特产有张家界葛根粉、张家界椪柑、张家界大鯢、桑植萝卜、菊花芯柚、茅岩霉茶和湘西黄牛等。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是老少边穷地区。早在20万年前,澧水流域就有远古人类活动。商周时期,为濮人、巴人、楚人等古代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历代封建朝廷在澧水流域设置郡县和土司。新中国建立来,张家界市发现许多古遗址、古墓葬。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以及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0处;出土国家一级文物42件、二级文物195件、三级文物1246件。中国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13处。张家界市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体系,申报认定区(县)级及以上非遗保护名录项目81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16项、市级61项。近年来,张家界市开辟《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烟雨张家界》、《梦幻张家界》等民族文化演艺场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张家界市是革命老区、贺龙故乡,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源地,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此浴血奋战,全市先后有4.7万人参加红军,牺牲1.8万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桑植起义旧址、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龙堰峪、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等遗址。张家界市及桑植县被编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界市因旅游立市,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张家界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品位极高,已经拥有国内外十多块著名的金字招牌,被海内外游客誉为“山水经典、诗画之源”和“红色土地、绿色家园”。198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八大公山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武陵源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1996年,批准建立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建立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2010年,设立“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2018年,张家界市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张家界市是湖南省旅游龙头,全市已经开发旅游产品30多处,开辟游览线40多条,修建景区游道400多公里、登山索道4条,可供游览景点有560多个。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周围,现已进行旅游开发的自然景观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泉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画廊茅岩河、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南名刹普光寺、土家风情园、田家大院、古村落石堰坪、土家古镇苦竹寨、贺龙纪念馆、江垭古城、南武当五雷山等人文景观。总之,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堪称世界一流,形成融山、水、洞和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实现从景区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目标。全市被列为省级、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张家界市已经建成国家等级旅游景区(点)21个,被国家旅游局颁发5A国家级旅游景区证书的有2处,被国家旅游局颁发4A国家级旅游景区证书的有9处。全市已有旅馆1410家、旅行社117多家、旅游客运企业15家。
张家界市是湘西北生态山城、新兴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因旅游立市,靠旅游兴市”。建市三十年来,各族人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交通、通信、能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中国土家名城”。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达到200多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到23.86万多人。二十一世纪以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通过保护武陵源核心景区,提升市城区风景圈旅游功能,有序开发东线、西线风景带,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据张家界市统计局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市各个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旅游人数733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 41%;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6%。
张家界市群山巍峨,土壤富硒,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高山峡谷常被云雾缭绕,自古以来所产茶叶品质优良,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茶叶生产环境优异。世居张家界市境内的土家族、白族和苗族祖先在种茶、制茶、饮茶的历程中创造了底蕴深厚、特点突出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