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任务。中央安排发改委作为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从2015年6月启动为期3年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自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青海省启动试点以来,已在12个省市开展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湖南南山、普达措、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阐明了构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目标、定位与内涵,明确了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的路径,加强了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成为推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2018年4月,中央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履行中央赋予的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职责。以往由不同部门负责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世界自然遗产等不同名目保护地的管理职责划归林草局统一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战略性的政治任务。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在局领导支持下,发挥专业、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进展。 启动了全国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编制,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2019年,加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步伐。国家公园建设往前推进,走入我们的生活。落实即将出台的《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定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开展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加强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将大江大河源头、重要生态屏障、重点保护物种集中分布区域作为国家公园布局重点区,进行全国生态地理区划,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确保到2020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自然保护地是最重要的生态空间,属于生态保护红线范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要根据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面积适宜性和管理可行性,明确国家公园准入条件,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具有国家代表性,确保面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国家公园边界一旦划定,就要严格执行。因此:
1、建议市林业局以1991年10月国家建设部报国务院审定批准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依据,界定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面积264平方公里,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范围,合理界定“武陵源国家公园”范围。
2、建议市人民政府适时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申报《设立湖南省武陵源国家公园的请示》。将拥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科学内涵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作为武陵源国家公园划定区域。
张家界市政协委员 戴楚洲
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 设立武陵源国家公园